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一、选择题
1.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解析 ①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②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③图内,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A在B的西南方;④图内,根据经纬网可直接判断A在B的东北方。
答案 B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
2.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 ( )。
A.西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3.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距离可能约为 ( )。
A.800千米 B.600千米
C.1 110千米 D.400千米
解析 从图中信息看,南苏丹首都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在北纬8°以南,东经32°以西,对照北京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苏丹的领土南北****跨度约为8°,由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
答案 2.A 3.A
读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回答4~5题。
4.若一架飞机从A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B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5.与A点关于赤道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40°N,80°E) B.(40°S,80°W)
C.(40°S,80°E) D.(40°S,100°W)
解析 第4题,A、B两点纬度相同,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过地心且经过A、B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则从A点到B点的最短航线为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第5题,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纬相反。
答案 4.D 5.D
6.读图,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由图可知,甲的纬度是30°N,乙的纬度是40°N,所以乙地位于甲地的北方。甲的经度是90°W,乙的经度是120°E,所以乙地位于甲地的西方。因此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
答案 C
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完成7~8题。
7.该岛位于北京的 (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该岛出现****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 )。
A.180千米 B.1 800千米
C.400千米 D.4 000千米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应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第8题,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为
答案 7.D 8.B
下图是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示的是哪种地形 ( )
A.火山锥 B.高原
C.山地的鞍部 D.盆地
解析 第9题,由透视图可以看出,该地形为山地,中心等高线应数值高,排除乙、丙;该山地南坡较陡,南坡等高线应该密集,排除丁,故该题选A。第10题,两个山顶之间相对较低的地形为鞍部。
答案 9.A 10.C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1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巴西高原,濒临大西洋;②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③地位于印度,濒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④地位于德国,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
答案 11.C 12.D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14.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暴风雪 B.飓风
C.沙尘暴 D.酸雨
15.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地比⑥地多地震,且①地比⑥地大陆架狭窄
B.②地因西风溯河而上受山地抬升,降水量较大
C.③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⑥地渔业资源丰富
D.④地和⑤地均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第1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④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域,铁矿资源丰富。第14题,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第15题,①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且①地边界为消亡边界,大陆架狭窄;②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③地为商品谷物农业;④⑤两地位于五大湖区域,以乳畜业为主;⑥地位于纽芬兰渔场附近,渔业资源丰富。故C项错误。
答案 13.C 14.A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