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12分)(1)碳酸钾的水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2)KAl(SO4)2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3)碳酸氢钡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4)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5)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6)盐酸与硫酸浓度各为1 mol·L-1的混合酸10 mL,加热浓缩至1 mL,最后得到的溶液是 ,原因是 。
11.(12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某可溶性盐的化学式XmYn(是最简结构m≠n),将一定量的该盐溶于足量的水中,若测得溶液的pH为3,该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若测得溶液的pH为11,则该盐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
(2)NH4Cl溶液与Na反应 。
(3)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 。
(4)CuSO4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 。
(5)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 。
(6)FeCl3溶液与NaI溶液反应 。
12.(10分)25℃时,将0.01 mol CH3COONa和0.002 mol HCl溶于水,形成1 L混合溶液:
(1)该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① ;
② ;
③ 。
(2)溶液中共有 种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离子)。
(3)在这些粒子中,浓度为0.01 mol·L-1的是 ,浓度为0.002 mol·L-1的是 。
(4) 和 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01 mol。
(5) 和 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比氢离子数量多0.008 mol。
13.(9分)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c(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b.水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是 。
15.(6分)已知(1)Cu2+、Fe2+在pH为 4~5的条件下不水解,而这一条件下Fe3+几乎全部水解。
(2)双氧水(H2O2)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的还原产物是H2O。
现用粗氧化铜(CuO中含少量Fe)制取CuCl2溶液的过程如下:
①取50 mL纯净的盐酸,加入一定量的粗CuO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测知滤液的pH=3。
②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搅拌。 ③调节②中溶液的pH至4,过滤。④把③所得滤液浓缩。
回答以下问题:
(1)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③中使pH升高到4,采取的措施是:加入过量的 并微热、搅拌。
A.NaOH B.氨水 C.CuCl2 D.CuO
(3)③中过滤后滤渣的成分是 。
附参考答案
一、1.C 2.AD 3.D 4.C 5.AD 6.B 7.B 8.BD 9.BC
二、10.(1)K2CO3 尽管加热过程促进了K2CO3的水解,但生成的KHCO3和KOH反应后仍为K2CO3
(2)明矾 尽管Al3+水解,因H2SO4为高沸点酸,最后仍得结晶水合物明矾
(3)BaCO3 Ba(HCO3)2在溶液中受热就会分解,而得到BaCO3
(4)Na2SO4 Na2SO3在蒸干的过程中不断被空气氧化而变成Na2SO4
(5)Al(OH)3和Al2O3 AlCl3水解生成Al(OH)3和HCl,由于HCl挥发,促进了水解,
得到Al(OH)3,Al(OH)3部分分解得Al2O3
(6)10 mol·L-1 H2SO4溶液 蒸发浓缩过程中HCl挥发,最后剩余为较浓H2SO4溶液
11.(1)Xn++nH2OX(OH)n+nH+Ym-+H2OHY(m-1)-+OH-
(提示:多元弱酸根水解,以第一步为主,故Ym-水解第一步只能得到HY(m-1)-,而不能写成HmY)
(2)2NH+2Na===2Na++2NH3↑+H2↑(3)Al3++3AlO+6H2O===4Al(OH)3↓
(4)Cu2++S2-===CuS↓ (5)HCO+H+===H2O+CO2↑(6)2Fe3++2I-===2Fe2++I2
12.(1)①CH3COO-+H2OCH3COOH+OH-②CH3COOHCH3COO-+H+③H2OH++OH-
(2)7 (3)Na+ Cl- (4)CH3COOH CH3COO- (5)CH3COO- OH-
13.(1)稀 ac (2)ac (3)b Fe(OH)3、Cu(OH)2
14.(1)A D (2)C D (3)D A
15.(1)2Fe2++H2O2+2H+===2Fe3++2H2O(2)D(3)Fe(OH)3、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