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贽的反 正统意识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
顾炎武 |
王夫之 | |
代表作 |
《明夷待访录》 |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
《船山遗书》 |
政治思想 |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君臣平等 ③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
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提出“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①“循天下之公” ②抨击“孤秦” “陋宋” ③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之必然” |
生活背景 |
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
学说 |
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 | ||
政治思想 |
批判君主专制 | ||
经济思想 |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
评价 |
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
3.唐甄
思维发散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必修1)
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必修2)
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人的思想。(必修3)
史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解读 史料阐述了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主张“众治”,王夫之主张“天下之公”,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这些主张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明清之际正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时候。在这样的时代下,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家,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多方位探索中国的出路,并最终将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专制制度。
史料二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顾炎武
“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王夫之
“学问必以六经为根抵,游腹空谈,终无捞摸”,而“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黄宗羲
解读 史料表明三位思想家主张学术要有利于国家与社会,做学术与做人一致,要做到身体力行。这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
史论1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专制,倡民主。
(3)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史论2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范畴。
史论3 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比较
(1)相同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崇实致用,积极求真并实践。
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总结与提升]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2011·天津高考)****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被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2011·新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大意是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C项。
3.《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①②项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③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是西方启蒙思想和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④项正确。本题选D。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阐述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可见,顾炎武主张通过德治醇化社会风气,故选B项。
5.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 ( )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实学思潮”是指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他们批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②错误。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正确。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
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并没有****否定儒学的地位。
正确。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
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3.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资本主义思想。
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内容、影响上看,还不属于资本主义思想。
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的要求。
2.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6.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