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四)
发布人:吕静 时间:2015-3-4
系统小结中的单元小结与全章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面对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抽象性强、综合性大、能力要求高,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学生容易急躁。有些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的“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不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而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记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捷又明了。翻查资料书,补充知识网。书题形能力,思想活方法,积累好策略,考出好成绩。




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学会了,数学思想掌握了,能力也应该形成,考试也应该考好。学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数学素质的好坏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相信自己的能力,所有的题我都能解对。有信心在考试中就不会怯场,就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会超水平发挥。反之,不相信自己,会做的题有时也变得做不出来。有些同学一下考场老抱怨:明明会做的题咋就忘了。他们往往把它归结为紧张,其实这是不自信造成的。自信就能考好,何来紧张?!因此,每逢考试就记住:Yes, I can!(是的,我行!)
2.功夫用在平时,考前不搞突击,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应该在平时就掌握好,考试前一天晚上不搞疲劳战,一定要休息好,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还要放下包袱,驱除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试卷上,认真分析,严密推理。
3.应试需要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大概分配一下时间,做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一道题目做完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为这时脑中思路还比较清晰,检查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当然是题目要求证明的),也是可以运用的,另外,对于试题必须考虑周全,特别是填空题,有的要注明取值范围,有的答案不只一个,一定要细心,不要漏掉。
4.对考试中的考点要敏感,对于一道题,要能够想到它考查的知识点。如已知cos(-1000)=a,求tan800.再如已知sin(450+x)=1/3,求cos1350-x)。等等。
5.注意运用解题策略。平时在学习中总结了很多的解题策略,在考试时要灵活运用。如证等式中的消去差异策略可解下题:
求证: 。
让其左边的两个分式分子分母同乘以右边的分母,再变形整理即可。这种证明法源于课本P26例5的法一。这种解题策略的运用就感觉不到乘分母的突然性,便于打开解题思路。
6.运算一定要过关:
许多学生由于运算能力低,致使数学难以提高,但他们总归咎于“粗心”,思想上仍不重视。要求学生一定克服“五错”:看错、想错、算错、写错和抄错,力争避免无谓的牺牲。
7.考试时要冷静,有的同学一遇到不会的题目,脑袋立刻热了起来,结果,心里一着急,自己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了,这种心理状态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我们在考试时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我不会的题目别人也不会,(俗称精神胜利法)或许可以使心情平静,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当然,安慰归安慰,对于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题目,还是要努力思考,尽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骤也是有分的。
8.处理好四种关系: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审题,****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相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的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会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的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不得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19题比理20、理21题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相应的分数。(这四种关系是一位高考改卷者提出的。)
最后介绍几个学生的学习小窍门:
1.建立个人学习数学档案:
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档案》,具体内容有《妙题佳解》、《三基评注》、《失分回收》、《错题解》等,后二项是关键。它好比一个的病历,用来跟踪记载“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症状,并开出药方。根本目的是克服“盲目点”,走出“误区”,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基本训练 反复进行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致电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下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前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乍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3.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多做练习”要****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