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路
2015年2月23日,年味儿正浓,我一个人背着行囊,第二次踏入了远飞的大门。我一直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就如同我再次来到远飞,担任174的班主任,若离开了缘分二字,许多事情是根本解释不通的。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舒适惬意的生活,但我仍然抛下一切来了,也许是为了重温昨日的旧梦,也许是是为了对未来难名的期许,也许只是因为前年离开时李老师的一句“刘喆,没事常回家看看”莫名地戳中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让我情不自禁地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愫。总之,在灯红酒绿的喧嚣和安然沉静的夜色中,我回来了。
二、等待
等待的日子是最煎熬的,尤其是其他班的同学一个个报到入学之后,心中便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学生生出三分期待、两处相思、一点温柔,种种情绪纵横交织,在指尖心头萦绕。闲时把教室的地面打扫的清洁,把课桌的位置调理的齐整,把课堂的格局布置的温馨,时间仿佛过了很长,长到芳华刹那,青丝成雪;又似乎只过了很短,恰若白驹过隙,朝露昙花,终于,同学们一个个到来了。
三、初识
赵佳宇、常锡睿、耿梦宇、王子琦、杜晴、孟子靖、刘梦原、李震、刘珊冰、李嘉鑫、孙旭、赵培钧,这十二个人简直可以说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他们的到来打破了174班****以来的沉寂,似阳光一般给有些阴冷的教室送来了温暖,也照亮了我内心深处****以来挥之不去的阴霾。
“吹面不寒杨柳风”,用来形容第一印象再合适不过。学生们表现的彬彬有礼、举止得体,优雅从容似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一般。当然,后来的相处****颠覆了我对他们最初的这个判断,但这是后话,此处便略过不表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是我对同学们的又一印象,或许是因为专业考试刚刚结束,又或许是家境的殷实减轻了升学压力,初见的同学们并未表现出对高考临近应有的压迫感和紧张感,这让身为班主任的我着实担忧了好一阵,好在不久之后同学们都先后进入了状态,我心中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才算最终落了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74班乐美食”,174的好吃是全校出名的,每一名路过我班门口的同事都会跟我说:“刘老师,你们班零食的种类又增加了啊。”有一次周六例会上我班被点名批评,原因是由于桌上“食品太多”,让我无言以对,尴尬异常。高考临近还分出精力挑选食物,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务正业”,但换一个角度看,不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随波逐流,倒也从侧面反映了174诸君自然、洒脱、纯真的心性。
四、师友
“十二元勋在手,天下我有。”
“十二元勋”这个词的出现也是出于偶然,有一次讲课时谈到农民起义和布衣将相,因诸君听课状态不佳,我便随口说了一句:“如果我带领你们起义,最终夺得天下的话,那我就是天子,你们就是我的十二元勋了。”调动课堂氛围的目的达到了,“十二元勋”这个词也叫开了,下面简单的谈一谈我的各位“元勋”们。
赵佳宇,为人处世自有准则(我希望下一次能在大学里成功);常锡睿,学习能力超强,口才极好(你是当之无愧的黑马);耿梦宇,明事理,知轻重,能成功(这不是祝愿,是肯定);王子琦,积极、乐观、懂规则(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杜晴,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好吧,准三好学生);孟子靖,率直开朗,淡泊自然(单纯如你,不需多言);刘梦原,温厚恬淡,诚信良善(你拿琴的样子真的好帅……);李震,温和体贴,不愠不火(把学习再抓一抓);刘珊冰,勤劳懂事,乖巧讨喜(虽然你在角落,但也一直被关注着);李嘉鑫,沉默寡言,心有乾坤(我知道你什么都懂,加油吧);孙旭,温婉贤淑,宽容随和(你最需要做的事是战胜自己,);赵培钧,有原则,知进退,成绩高,人品好(好好学英语,别的就不多说了)。
我一直跟别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追求“真我”的过程,每一次得到“进化”的契机都各不相同。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便是这个道理。我与174诸君互为师友,同学们跟我学习文化知识,增强道德修养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勤勉、温厚、宽容、理解和慎独,努力成为高智商、高情商、高素质的人;我向同学们学习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防止自己在以批判为主的学术研究中越走越远,迷失自我。人生多苦,路途多艰,若无良师益友相伴,则个体断无获得超脱的可能,求道途中,我愿与同学们相互扶持、彼此砥砺,共同向更好的自己前进。
五、聚散
在某种意义上,分合聚散也可算作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了。提及真理,其不可抗拒性在给人冷静、理性的同时,难免也带来一种冰冷、残酷的感觉,以前读书时曾遇到这样一句话:“妙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开始时难以理解,而今想来,得到的终将会失去,与其在失去的痛苦中沉沦,不如将之视为“梦幻泡影”,抛却对形体的执着,独留幸福感在心间,因缘而合,缘尽而散,得失因之,亦是乐事。
六、且听风吟
我曾在一次班会上讲过,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生百年或许只是短短一瞬,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绝不是偶然的,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此文时,诸君尚未高考,成绩自然也不可能被我得知,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对诸位有更深和更殷切的期盼。有人说:“道似天渊无尽底,惜乎人力有穷时。”又有人说:“心似天渊无尽底,惜乎道法有穷时。”两种说法各有千秋,均有其合理性。求道,求何种道?从心,从何种心?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个极重要的选择。诸君的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有着许多的可能性,无论你们以后选择了什么,追名逐利也好,洒脱无为也罢,探索求真也好,自由不羁也罢,请牢记,一定要从“真我”出发,从“我心”而非“众心”,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觉醒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果能如此,那命运安排我们的这一番偶遇,便是不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