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 历****重大改革回眸
第1课时 商鞅变法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1)问,从材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归纳。第(2)问,“丰碑”主要是从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阐述。从其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展开论述。
答案 (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的再认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及题后设问综合作答。注意:组织答案时语句要通畅,言简意赅。
答案 (1)****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