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历史辅导
艺术生文化补习远飞学校-多极化趋势3
发布人:贾成真 时间:2016-12-17

19.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70年代,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两极格局时代结束

B.美日国关系破裂

C.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

D.多极化趋势出现

20.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材料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

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材料三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先生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材料四中,两人各提出了怎样的文明发展观。试各举一例说明。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所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做“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伊拉克战争正是它在“9.11”后打着反恐旗号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70年代“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2)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交高峰的国内因素。

3)请举两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国之间****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