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历史辅导
艺术生文化课补习名校-远飞学校-跟踪检测评估4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20-11-16

跟踪检测评估4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成都高中毕业班诊断]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
  

A.门阀士族的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
C.人地矛盾的缓解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解析:题干中“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说明部曲、奴婢被门阀所控制,而唐代门阀士族衰落,所以对部曲、奴婢不再授田,故A项正确;均田制的授田行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人地矛盾状况,故C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底层民众生活的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A
2.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答案:C
3.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田达2 300余顷。这说明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选C项;材料强调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并非说明经济重心的区域格局,排除A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4.[2020·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唐代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13处。到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46处,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材料反映出(  )
A.北宋商业发展超过唐代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宋经济总量超越唐代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朝城市数量与唐朝相比大大增加,而城市数量的增加得益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北宋的商业城市也有北方的,故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北宋经济总量,排除C项;城市数量的增加是题干的现象,不是它反映的本质,排除D项。
答案:A
5.[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  )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解析:唐代庙会仅是市民文化的一种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展现的是城市的繁荣景象,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同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都城的景象,并非“草市”,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20·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考试]《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
解析:据材料“《清明上河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充分说明北宋城市军事职能在减弱,经济职能在增强,故选C项;材料中政府收税不能说明放弃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税收的多少,不能说明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排除B项;城市税收不能说明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排除D项。
答案:C
7.[2020·山东青岛高三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
解析:“《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与经济重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贸的情况,故C项错误;仅仅依据材料中列举的几个商业现象不能体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20·河南开封模拟]《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
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解析:材料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说明宋代政府注重保护商人的利益,重视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一直都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对商人经济利益的保护而无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仅有材料信息推出宋代法律体系完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项。
答案:A
9.[2020·山东济南高三测试]“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瞻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
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C.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D.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解析:根据材料“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得出经济人才做官可以造福百姓和社会,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安民富国思想,体现出士人兼济天下的入世初衷,故C项正确。
答案:C
10.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的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解析: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说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线,北方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并没有体现京杭运河是交通枢纽,故B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C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11.“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解析:材料突出强调商人“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明显是重农抑商的思想,认识不到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项。
答案:D
12.《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这说明当时流通纸币(  )
A.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C.信誉昭著便利全国流通
D.具有如同于黄金的价值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故A项错误;流通的纸币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纸币流通于各地,说明其信誉昭著,故C项正确;“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并不是说具有等同于黄金的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和精通汉文化的中亚人。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敦煌,大批的行商坐贾从事着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等各种交易,使长安和当时的中转贸易城市繁华一时。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1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概括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围绕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13分)
(2)条件:民族的交融,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交通的进步,政治统一带来安定的局面,开放包容的文化。(12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市凝缩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繁盛的宁波港就是历史的见证,宁波在北宋时称为明州,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始兴于唐,后逐步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及政府财政的重要依赖。

根据以上图文材料的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要求根据图文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说明,材料中的北宋对外贸易发达,北宋沿海港口城市繁荣都可以作为观点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
观点一:北宋对外贸易发达。(2分)
说明:宁波港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频繁;宁波港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有专门的供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北宋造船业十分发达;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宋朝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10分)
观点二:北宋沿海港口城市繁盛。(2分)
说明:宋朝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繁荣,宁波市内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有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也促进了港口的建设;政府对海上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南北水运,这些都促进了对外海上贸易发展,也推动了港口城市的繁荣。(10分)
观点三:北宋造船业发达。(2分)
说明:北宋造船技术先进;宁波造船厂数量多;政府有专门的造船管理机构;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经济发展,便利的水上交通和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推动了造船业发展。(10分)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