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语文辅导
艺术生文化课补习名校-远飞学校-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20-11-18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__①__,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__②__,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比喻        B.比拟、排比、通感
C.拟人、比喻、引用      D.对比、夸张、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那些争相绽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吸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是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请根据相关知识组成一副对联。
清明思故人  忆屈子  祭古魂  端午赛龙舟  寄深情  子孙世世  情思代代  奠英灵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元日田家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蛮榼:酒器。②乌龙:古代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庆祝元日时,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管彼此祝福健康长寿,暗含了诗人对此的欣赏。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7.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正直清廉。有大官吏给魏忠贤修建祠堂,想让张玮写作上梁文,张玮不愿意写而当天辞官隐退;归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在《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玮谥号为“清惠”,根据文章概括其“惠”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世宗谕之曰:“卿年虽老,犹可宣力。事有当言,毋或隐默。卿其勉之。”一日,辉侍朝,世宗曰:“人尝谓卿言语荒唐,今遇事辄言,过于王蔚。”顾谓宰臣曰:“卿等以为何如?”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辉对曰:“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苟有所闻,敢不尽心。”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世宗曰:“上京地远天寒,朕甚悯人使劳苦,欲即南京受宋书,何如?”辉对曰:“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宋人托事效之,何以辞为?”世宗曰:“朕以诚实,彼若相诈,朕自有处置耳。”辉以为不可,于是议权免一年。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以问辉,辉对曰:“监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轻不赎而杖,亦一时之怒也。”世宗曰:“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辉对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十六年,以老致仕。次年,复起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不任,曰:“臣犹老马也,刍豆待养,岂可责以筋力。今河之径河南境上下千余里,河防之责视彼尤重,此臣所以忧不任也。”于是特诏不预河事。承安元年卒,谥曰忠简。
 (节选自《金史·程辉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
B.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
C.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
D.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臣,在文中指处于重要地位的大臣们,一般而言,“宰”字在古代可作官员的通称。
B.幸,指封建帝王驾临某个地方,用在人身上时,“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
C.致仕,指官员达到规定年龄时交还所任官职,办理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疾患则可提前。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有美谥、平谥、恶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辉是进士出身,曾被人说言语荒疏,被皇帝激励后变得遇事敢言;皇帝当众表扬他,认为他议论朝政得失没有丝毫隐瞒。
B.世宗在晚年时,想在举行庙祭的时候用别的牲口,而不用牛,程辉上书表示反对,认为不可废弃古代的礼仪。
C.程辉认为世宗体恤使者正月朝贺的劳苦而半途接受国书的做法欠妥,会给以后的宋朝人留下仿效的借口,他的反对最终奏效。
D.面对世宗询问,程辉不苟同,而是指出皇帝在一怒之下做出的杖责决定惩罚过重,监察官员所犯的罪轻,应先给其补救的机会。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皇帝任命程辉为河南府事,程辉为何推辞?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
鉴赏+文言文阅读1.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薄雾中的乌桕叶……艳羡的目光”使用了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那些桃花……然而,乌桕树……成长”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
2.答案:原句的主语是花树,与前后文衔接更紧密,也更能突出这些花树的状态;原句为散句,与原语段的整体风格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对比两个句子的差别,可从句式、句子前后的连贯性、句子侧重点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改写后的句子,被字句改变了原句的主语,画线句前面是“是产生烂漫的时刻”,后面是“乌桕树……”,因此以花树为主语,前后衔接更紧密,更能突出“产生烂漫”。整个语段多使用散句,而改写后的句子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
3.答案:①是由蝉喊出来的 ②乌桕树把浅黄变成红色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后“一声、两声、三声”可推知,此处应填与蝉有关的内容,再根据“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可推知此处应填“是由蝉喊出来的”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文“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横线前“熟秋里”和横线后“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可推知答案。
4.答案: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首先可根据词组或句子的字数、结构、意思等进行“配对”,如“清明思故人”和“端午赛龙舟”都是五个字,句子结构也相同,如果“清明思故人”放在上联的开头,那么下联的开头就应是“端午赛龙舟”;又如“祭古魂”和“奠英灵”意思相近,结构相同,在上下联中也应该放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根据内容的相关性和对联的知识,挑选出词组或句子组合成上联或下联。
知识链接: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字数相等,词不重复;②结构相同,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短语相应;④平仄相对,音韵和谐;⑤内容相关,情感一致。
5.答案:内容:一只瘦小的老鼠跳入一个粮食罐,一直蹲在罐子里吃粮食,直至把粮食吃得干干净净;等到老鼠想跳出罐子时,却因吃得身肥肚圆被卡在罐口。寓意:贪婪害人(或“安逸的生活是一种陷阱”)。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描述画面应该按照漫画的前后顺序,即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注意表述老鼠身体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具体原因。漫画寓意方面,要关注“吃”的结果(危害),即贪婪让人灭亡等。
高分锦囊:解答漫画类试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看画面,明确漫画画面包含了哪些内容;②观察画面的细节,即观察画面上人、物等的情态、动作等,展开联想和想象;③按照一定顺序,合理组织答案,一般按照由人到物到文字的顺序。
6.A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A项,“‘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错,诗中写的是百姓庆祝元日时的情形,“元日”不一定是诗人写诗的时间。
链接:“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1月1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7.答案: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因做官而去乡别亲,多么可笑。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诗人回乡之心是多么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诗诗题点明这首诗围绕农家过元日这一生活事件展开,而且前三联也都是围绕着“元日”和“田家”进行描写,从中不难看出节日里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诗歌的最后两句,通过嘲笑读书人为了做官离乡别亲,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以看出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以及渴望回到家乡的迫切之心。
诗歌鉴赏:诗人薛逢笔下的农村新年安宁、淳朴、和睦,充满了田园生活之美。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男男女女携带了美酒去串亲访友,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描述读书人因出仕入宦而远离故乡,可叹又可笑,做了官至少要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全诗通过描写节日中的欢乐景象,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生涯、向往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诗中泥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意境清新可喜。
8.D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第一步要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引疾去”的主语应是传主“张玮”,可以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故排除B项。
9.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其副职为主事”错误,户部尚书的副职称户部侍郎。
10.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有误,原文中的“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是说办公官署所提供的帷帐、用具、车马食物等比其他省份的好。
11.答案:(1)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用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了解。
(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2.答案:①大旱的时候提出利民措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②向朝廷传达百姓的请求,建议任用成勇。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理解“惠”的内涵,“惠”在本文主要指仁爱百姓,为百姓着想。找出文中体现张玮仁爱百姓的内容,一处是大旱的时候上奏章提出利民的措施,一处是上《风励台班疏》的时候,传达民意,极力推荐成勇。
参考译文:
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用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了解。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张玮的学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过了七年,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张玮)被调任兵部职方,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佥事。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宫室陈设和宴会上用的帷帐、用具等及车马食物的供应盖过其他地区,象牙、犀角、玛瑙,名贵花木、珍珠宝贝,堆砌众多,光彩耀眼,张玮全都舍弃屏退,不看一眼。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隐退辞职。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用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部说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病辞职离去。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这一年,四方大旱,张玮认为军用粮料值得忧虑,上奏请求:“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合输送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折色,并且全部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行。(张玮)升任南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宗周、金光辰一同总管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以后的借鉴。现今****的贪官是原任御史王志举,****的清官是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成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闲居时听说成勇被逮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止。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我离开南中,百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施惠于我们南人。虽然先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应当召回来劝勉诸御史。”奏疏呈上,一时之间众人称快。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张玮不久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不久去世。福王时,追赠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
13.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犁牛之子”是名词性短语,而“骍且角”是并列结构,意为“长着红色皮毛且两角整齐”,所以应在“角”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根据句意,“勿用”的宾语应为“骍且角”的“犁牛之子”,且“山川其舍诸”意为“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B项。故本题选择C项。
14.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说法片面。“幸”在古代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不分男女。
15.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文中“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可知,认为程辉议论朝政得失没有丝毫隐瞒的是“宰臣”,不是皇帝。A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6.答案: (1)我年纪老迈耳朵听不清,只怕听来的消息不****,或者上奏回复有失误。(得分点:“聩”“第”“审”)
(2)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得分点:“举”“故”“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7.答案:程辉深知黄河防务责任重大,而自己已年老体衰,害怕不能胜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如“臣犹老马也……此臣所以忧不任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程辉字日新,是蔚州灵仙人。皇统二年,考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升任左司都事。过了很久,任南京路转运使,因为宫殿发生火灾,降职为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被授予参知政事一职。世宗告诉他说:“你虽年老,仍可以尽力。有该说的事,不要隐瞒沉默。你尽力吧。”一天,程辉侍立朝堂,世宗说:“人们曾说你言语荒疏,你现在遇事就敢说,超过了王蔚。”又望着朝廷重臣们说:“你们认为怎么样?”(重臣们)都说:“程辉议论政事得失,****没有任何隐瞒。”程辉回答说:“我年纪老迈耳朵听不清,只怕听来的消息不****,或者上奏回复有失误。如果有自己知道的,怎敢不尽心尽力。”过去举行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想用别的牲畜代替,程辉上奏说:“凡是祭祀都用牛,是因为牛是牲口中最重要的,因此被称为太牢。《论语》中说:‘杂色耕牛生的小牛长着红色皮毛且两角整齐,即使想不用(它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代礼仪不可废弃。”二十四年,世宗到上京,尚书省上奏明年正月初一外国使臣朝贺的事,世宗说:“上京地处偏远,天气寒冷,我很同情使臣的劳苦,想在南京接受宋人的国书,怎么样?”程辉回答说:“外国使臣前来必定面见天子,现在在半路接受国书,以后宋人借此事仿效,(我们)拿什么推辞?”世宗说:“我以诚实相待,他们如果欺诈,我自有办法处置。”程辉认为不行,于是商议暂且停一年。恰逢官府买面不按时付钱,世宗对监察官员不举报弹劾感到愤怒,用杖刑责罚他们。以此事询问程辉,程辉回答说:“监察官,是君主的耳目。他们犯的罪轻,不赎罪而直接行杖刑,也是(陛下)在一怒之下做出的。”世宗说:“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程辉回答说:“过去的事已不可挽救,今后的事仍可努力。”二十六年,程辉因年老辞官。第二年,又被起用掌管河南府事,程辉以衰老不堪重任为由推辞,说:“我就像一匹老马,用草和豆喂养,怎可要求它出力。如今黄河贯穿河南境内上下一千多里,河防的职责在那里尤其重大,这就是我担心不能胜任的原因。”于是(皇帝)特别下诏让他不管黄河治理的事。承安元年程辉去世,朝廷赐谥号为忠简。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