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三课 )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宋朝的程朱理学:
北宋时期— 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南宋—朱熹朱熹的理学内容:“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可分离。“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 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
2、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
共 同 经 历 |
共同 主张 |
黄宗羲 |
顾炎武 |
王夫之 |
共同 作用 |
|
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 |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 |
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
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
|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 |
主张“经世致用” |
主张“经世致用” |
|||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
主张“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学以致用 |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的唯物思想家 |
|||
著述 |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
|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不全,自己再看书)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2、 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是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进入近代社整个世界在起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 起源于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
4、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楷书:始于东汉,笔画详备、结体严整。代表:初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晚唐的柳公权《玄秘塔碑》
草书:起于汉初,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
行书:最活跃的书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代表: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课)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 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作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传播:(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2)广东杨匏安也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姊妹篇)
(3)各地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各地出现《共产党》月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孙中山三民主义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革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
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
内容 |
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实践 |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评价 |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的土地革命纲领。 |
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
联系 |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
(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
1、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
时间 |
内 容 |
主要著作 |
初步形成 |
土地革命时期 |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走向成熟 |
抗日战争时期 |
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 |
丰富发展 |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
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2、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三课)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
时间 |
内 容 |
精髓及指导意义 |
酝酿 |
1978年 |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指导意义: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 |
产生 |
1978年 |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发展 |
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87年党的十三大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
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
1992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
“南方谈话” 成为比较完整的体系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