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模块1(经济生活)
1.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 Ⅰ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为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了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大家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交换时,物物交换便发展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理解货币的本质、作用和基本职能 Ⅱ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
货币 | ||
区 别 |
产生时间不同 |
出现时间早 |
出现时间比一般等价物晚 |
是否固定 |
不固定 |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
联系 |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存在时间 |
公式 |
买与卖的关系 | |
商品交换 |
货币产生前 |
商品—商品 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
同时进行 |
商品流通 |
货币产生后 |
商品—货币—商品 |
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
3.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Ⅱ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4.比较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异同 Ⅱ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5.理解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原因 Ⅱ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6.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Ⅰ
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 | ||
区 别 |
含义 |
经济运行中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
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
实质 |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 |
表现 |
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经济过热等现象 |
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等现象 | |
原因 |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流通速度过快 |
出现买方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 |
后果 |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度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
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投资的扩大 | |
解决 方法 |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
一方面必须扩大需求,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 |
联系 |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二者都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
7.了解结算,列举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用途 Ⅰ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8.理解汇率变化的影响 Ⅱ
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外币汇率跌落 |
本币升值 |
有利于本国进口 |
不利于本国出口 |
外币汇率升高 |
本币贬值 |
有利于本国出口 |
不利于本国进口 |
9.知道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Ⅰ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 |
买方市场 | |
供求状况 |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 |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 |
购买者 |
争相购买 |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持币待购 |
销售者 |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趁机提价 |
竞相出售 |
典型形象 |
“物以稀为贵” |
“货多不值钱” |
10.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Ⅱ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11.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Ⅱ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12.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 Ⅱ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3.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Ⅱ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Ⅳ
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2)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价 格 |
需 求 | ||
本商品 |
相关商品 | ||
互为替代品 |
上升 |
减少 |
增加 |
下降 |
增加 |
减少 | |
互补商品 |
上升 |
减少 |
减少 |
下降 |
增加 |
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