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语文辅导
2015高三语文一轮复习4:游褒禅山记
发布人:seven 时间:2014-12-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还不能熟练背诵的允许朗读。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深入理解 
1.记游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2.作者怎样生发议论的呢? 
明确: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

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说的观察所得,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古人的“求思”精神为依据和标准,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以下以游洞为喻,以“有志”为中心,进行逐层沦述,阐明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两相对比之后,紧接着指出“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里以景喻物,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成就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

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这一段议论,归结到作者思想上的收获,回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乌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议论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终,前后呼应。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3.第五段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5.布置作业 
课文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几句话的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背课文。 

二、鉴赏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 

三、拓展 选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游记(文言文、现代文都行),进一步领会、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四、作业 
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1、2段(记叙)  游山的经过。 
3、4段(议论)  游山的心得: 
成功的条件—— “志”、“力”、“物”

         关键是“志” 一、 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教学反思: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