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一些成功的合作学习策略,例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切块拼接法(Jigsaw)”、“共学式(LT)”、“小组调查法(GI)”、“结构法(SA)”等,其中“共学式”最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个学习活动的关键在于学生体验合作过程。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交流,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组织讨论,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采用“共学式”的原因 数学交流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亲自实践、主动建构而理解知识和精神实质,发展数学思维,这是一个层次。通过学生间的数学交流,逐渐学会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达思想,善于倾听他人的理解,内化他人的思想,以达到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又是一个层次。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心理发展基本定型,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采用“共学式”更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共学式”学习活动目标 通过这种活动,有助于在较段时间内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学习者首先通过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然后经过小组讨论,相互讲解相关内容,再由教师测评来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最后,对某些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组争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以达到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的目的。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对他们的聆听、解释、描述、论述及证明能力进行了培养。
三、“共学式”学习具体流程
1、准备阶段 教师设计相关的学习课题,提出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针对子任务先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设计小组学习活动的要求说明。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及让组内成员间相互协调,各小组对子任务落实相关责任人。(如果班上一共有60个人,我们不妨以6个人为一个小组。)
2、 小组活动 (1)细化学习任务 各小组成员首先应该独立完成接受的学习任务,然后针对各自面临的子任务,可与其它小组有相同学习任务的成员进行交流,相互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让有相同子任务的同学共同拟定该知识的重难点,及针对重难点配备相应的练习。由教师审查后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的学术权威,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权威的信心和行动。(2)共同学习讲解难点方案 各个成员通过组间成员的交流、合作,对知识有了比较透切的了解。如何将自己现有的知识有效的讲解给本小组成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怎样高效的分配时间等等。教师在这一阶段发挥一定的监控作用,并对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偏颇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正。 3、互动教学阶段 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负责的向小组成员展示、解释、描述自己准备讲解的内容。其他小组成员在聆听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学生在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对问题的争论把学习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或再次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探索数学的欲望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