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多种需要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困惑,就会产生问题。高中生的困惑主要有:
1.健康的困惑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对自己身体形象的关注可以说超过了除老年期以外的任何一个生命阶段。他们经常爱照镜子,爱量身高。他们对自己肌肉的发达程度,对自己的一些性机能的成熟特征常常表现出担忧,担忧自己的身高不能达标,怀疑自己的外型不能被别人所接受,怕自己长的不够男子汉(或大姑娘)的味,有对自己的种种变化感到不能接受或不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做的或拒绝做的大部分事情,主要取决于他对自身能力和外表的评价,而且这种看法将影响其行为。他们常常可以以此而为欢乐的源泉,也可因此而成为痛苦的深渊。
高中生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所谓心理的健康,就是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适应。具体地说,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以下六点:(1)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2)乐于并善于学习和工作;(3)乐于并善于交往;(4)情绪欢乐、适宜;(5)性格健全、行为正常;(6)适应社会。
2.我是个什么样人的困惑
高中生大多是中考的优胜者,强手聚集一定又要有个高低之分,他们必然会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有些人会由原来的优胜地位下降到一个比较低下的地位,甚至下降到一个“较差”的地位。这种“落差”必然要导致他们重视审视自己。他们常常会思索: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常常会发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成长,我到底行不行?我算不算优等生?我有没有希望?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她们更是常常在想,是不是女孩子大了就一定会笨?这些困惑常常使他们行为上表现出郁郁寡欢、沉闷、离群、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3.学习上的困惑
学习的困惑包括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学习动机、学习价值的困惑,学习方法和学习成就归因等方面。学习能够促进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学习能使人获得满足,增强自信;学习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习能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学习能避免和减少个人对自己的过分注意,保持人和环境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高中生常常对学习产生很多的困惑。
他们面对负担沉重的高中学习,常常在想这是为什么?有位高中生这样说:“我的爸爸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妈妈是个初中生,妈妈比爸爸收入高,我为什么要刻苦学习,我难道还准备走爸爸的老路吗?”这就是一个学习价值问题,学习动机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往往要追寻到家庭教育上。有的父母常在家里说:读书、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拿了多少钱?一方面要孩子好好学习一方面又在嘀咕读书有什么用。孩子听了一定会产生学习价值的困惑。所以,做家长的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不少,比如某城市有一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工,她在计划家庭经济时十分重视知识的学习。她总是要在有限的收入中取出一部分钱用于她丈夫的科研、孩子的学习以及她自己的学习。工余时间常常看到他们一家人都在捧书学习,也没看到她去请什么家教,但她的孩子以高分考取了一所****大学。
学习方法的困惑是高中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也很努力,我也向我们班上学的****的同学学了他的学习方法,但我为什么还不行?学习是不是真有方法?”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有方法,但无定法。明确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的,只有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如果都能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就向着学习成功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成就归因的困惑,这就是家长常常疏忽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所谓“归因”,就是指由观察者对他人或自己产生行为结果的内部心理状况或动机做推断,以次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归因理论对人们学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常常包括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把学业成败都归于能力,那么,他们要不就会飘飘然,自认为聪明;要么就会消沉,认为自己笨,就会失去努力的原动力。而如果每次失败的推断都是努力不够,也会丧失自信。常常有学生问:“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我的成绩仍然不好,是不是我太笨?”这已说明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动摇。****的归因是实事求是,并且尽可能不要将失败归因到能力上,这可以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交友的困惑
高中生正处在交往与闭锁的矛盾期,他们渴望交友,渴望友谊,但他们又常常产生亲子关系的困惑,师生关系的困惑以及同龄伙伴交往的困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或是过于罗嗦,或是错误的横向比较,或是所谓的“严是爱”,从不给孩子一点笑脸,从不当孩子面说一句赞扬的话,结果孩子就不能从父母那儿获得尊重,他们必然会怀疑父母的爱,也必然会出现与父母的交往距离。
高中生在交往的困惑中还常常遇到与同龄人交往的问题,这里包括与同性和异性交往。他们在生理发育上已经完成了性的发育,第一、二性征都已成熟。因此仅就生理而言,他们对异性产生恋情也是无可指责的,但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年限的延长,法定结婚年龄的延后,原则上说在学校是不能谈恋爱的。学校规则不允许,做家长的也反对,这****是为了能使他们获得充分发展而做的决定。但是,孩子们很难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而做家长的又过于简单从事,常常是一看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神经马上就紧张起来,正常的交往也被视为不正常,这使孩子感到十分苦恼和压抑。
高中生在交往困惑更主要的表现在不会交往上,他们不懂得如何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常常由于角色扮演的不当或语言语调使用的不当,造成交往冲突。原来可以交往的朋友,结果疏远了。他们也可能在交往中接受负面影响,误认为除了金钱的交往就没有其他的交往方式了。但他们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就增强了他们交往的困惑。
5.面对现实的困惑
现在的高中生是一群十分可爱的孩子,他们爱思考,敢于表达内心的疑惑,勇于指出社会的弊端,是一群敢想、敢说、敢做的富有责任心和开拓精神的现代化青年。他们又具有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抵制学校和家长“太正统”、“太刻板”的教育方式,他们拥抱社会上的“新鲜事物”。然而,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阶段,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感和反感;又由于受社会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现实世界做客观的认知,面对媒体、信息他们缺乏判断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思维偏激、判断错误,甚至产生强烈的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他们有时也知道自己的偏激,但就是转不过弯,就是抹不去那个“错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