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B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011年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B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011年北京卷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B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2011年安徽省文综16)图五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B
A.****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2011年福建省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危害是 D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011年四川省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2011年浙江省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C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2011年重庆市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C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B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二.非选择题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7)
—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
答案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3分)
•英、美、俄
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2分)
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1分)
其他答案:填写了3个以上的国家。(0分)
(2)
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9分)
•护照土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对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
•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其他答案:(0分)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7)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
(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5分)
答案要点:
(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2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
(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