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
2.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答案 A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中的反映。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也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故选A。
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为中心到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解析 从题目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答案 A
解析 题目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盛,只有A项符合题意。
5.“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
A.领导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答案 C
解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下列能同时体现“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在其《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④不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7.“邓小平……****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的****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8.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封面人物可能是基于以下哪些原因( )
①他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 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 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③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各地视察,发表重要谈话,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符合题干中1986年这一时间点,故选D项。
9.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中,有二十位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
答案 D
解析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曾经在国外学习工作,但“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说法过于****,故错误。
10.2010年3月23日,袁隆平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勋章,其获奖理由是“他造福了全世界”。袁隆平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A.研制出原子弹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
D.成功研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 B
解析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答案为B。
11.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提出的;C项是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而提出的;D项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作出的规定;“文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B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12.“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选择题,应该从问题的本质方面来考虑,科技发展在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体现教育的重要地位。
13.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答案 C
解析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引发了浪漫主义对现实的失望,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
14.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
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
B.反封建残余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 A
解析 三幅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属于20世纪亚洲、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
15.在2010年6月12日“文化遗产日”这天,曹操墓考古发掘电视直播,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电视的重要功能是把各种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成为艺术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史料研读,论从史出,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某学习小组以中国近代先进思想为主题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
材料二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制器利用前(便)民,皆与吾经义(注:儒家经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康有为《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
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载《青年杂志》,
第Ⅰ卷第6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观点,其社会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西学的特点,与材料一相比,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有什么进步之处?(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陈独秀认为中国要真正建设“欧美式的共和立宪”需要的条件是什么?为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特点?(2分)
答案 (1)观点:主张社会变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影响: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进步之处: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条件:多数国民的民主思想觉悟(多数国民的民主自觉与自动)。
努力: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
(4)由表及里、不断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变则通”“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影响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皆与吾经义合”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据康有为学习西方的内容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为解放国人思想,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
17.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地革命”。——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南方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产生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责任:反帝反封建。革命:国民大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
解析 (1)联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回答“责任”。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指导思想。(2)第一阶段,毛泽东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在经济方面实行三大改造政策,据此回答即可。(3)回忆教材知识,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据此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