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7分)城市是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也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原来是西部的小邦,灭商以后,都城丰镐地处偏僻,不能有效控制广阔的中原和东部地区。周公指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周公在这里建立军事和政治重镇,将统治中心东移,监管殷顽(不愿接受周统治的殷商旧贵族)、东夷,对天下实行有效地统治。诸侯咸服,天下大治。
——摘编自卢连成《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1)洛邑是古代重要的城市。依据材料,分析西周营建东都洛邑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邑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材料二 唐以前和唐朝的都城为了确保安全,加强防卫警戒,采用封闭式结构。四周由“城”和“郭”等多重墙垣组成骨架,封闭整个城市。城郭以内,宫殿、官署、食库、贵族官僚的府第也都筑有墙垣,甚至作为居民聚居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建有围墙,设置警卫。唐宋之际,都城的封闭结构发生了变化。北宋东京出现沿街的各种商店酒楼;有不少商业繁荣的街道分布在交通要道。这是都城制度的重大变革,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活跃有关系,也与手工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和行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关系。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城市呈现的不同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长江流域的经济,通过“上海—汉口—重庆”这一链条紧密的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链条中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通过商业流通对长江流域各城市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制约和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汉口和重庆作为该链条的中端和末端无不受上海的影响,但是它们又作为各自地域的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引导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整个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由点(上海、汉口、重庆)及线(长江黄金水道)到面(长江流域)的******的结合,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的兴起与古代城市兴起的不同。根据材料分析三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
35.(17分)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包容、适应融合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 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6分)
材料二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 |
1842年 |
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
2 |
1849年 |
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
3 |
1859年 |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
4 |
1863年 |
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
5 |
1871年 |
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
6 |
1895年 |
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
7 |
1899—1904年 |
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
8 |
1903年 |
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
9 |
1909年 |
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
(3)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