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殷墟”可得出是商朝的成就,故A项正确;半两钱和“右丞相印”封泥属于秦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两项错误;双镰铁范出现于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只有异性诸侯可以联姻,故A项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据材料“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可得出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故C项正确。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古代农业。据材料“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变为‘畎亩(田地)之勤’”可得出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是在汉朝以后,故D项错误。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主张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B项主张贵贱有序,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这和“士”阶层崛起有关,故③正确;材料“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反映了专业官僚的出现,故④正确;游说、征战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形成,故①错误;争霸战争开始于春秋时期,故②错误。所以B正确,A、C、D三项错误。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辉煌灿烂的文学。根据结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可知是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天象观测********,故①正确;汉字成熟体系完整是在商朝时期,故②错误;战国时期创作楚辞,诗歌创作成就突出,故③正确;印刷技术传播海外是在宋代,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据材料“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可知铸币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等于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铸币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意在加强中央权力,而不仅在强化对市场的管理,故C项错误;D项属于中央官制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据材料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的生平及所学知识可知,他生活在西汉时期,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汉文帝与让他传授《尚书》部分内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应对应均田制,①错误,排除A项;“中原地区****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应对应推行均田制,②错误,故排除B项;针对“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孝文帝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③正确,故C项正确;针对“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④错误,排除D项。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是在宋代,④错误,排除掉带④的选项即可,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材料信息“《孝经》”“《心经》”“《老子》”分别指的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说明统治者奉行的是三教并行政策,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进步。据材料“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可知④正确;据材料“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可知①正确;据材料“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可知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与农业比重的比较,无法得出元朝棉纺织业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③错误。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进步。A项“扶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从材料“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可得出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朝政府一直例行海禁,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封建专制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会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D项正确。
1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公元前2世纪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可得出是汉初的封国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1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温病脉”“伤暑病脉”“热病脉”“湿病脉”可知是《伤寒杂病论》,它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故C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与题干不符,故A、B两项错误;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的著作是《本草纲目》,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1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据题干时间“11世纪至13世纪”可判断是在宋朝时期,宋朝重文轻武,故A项正确;宋朝时,坊市制度被打破,官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故B项错误;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朝时期,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是在清朝,故D项错误。
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汉朝的中朝使决策权由外廷向内廷转移,有利于加强皇权,①错误;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都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而起用身边的人,所以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②正确;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③错误;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④正确。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发明与发现。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此同时期的作品应是《农政全书》,故D项正确;A项是东汉时期的成就,故排除;B项是北魏的农学成就,故排除;C项是元朝的科技成就,故排除。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可知是致良知,根据材料“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知是知行合一思想,故D项正确;此主张是理学的表现而不是理学形成的基础,故A项错误;B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陆王心学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而不是推动了佛教中国化,C项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
2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违背自己的意愿”是指迫使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正确;“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是指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商品,因为没有与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比较,得不出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故C项错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D项错误。
2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根据图示可知1843年后进口货物的税率较之前都在迅速下降,这和《南京条约》中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有关,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关税下降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2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颁布的时间分别是1853年和1859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是在太平天国爆发前,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签署是在1858年,故B项正确;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是在1860年,故C项错误;清朝军队攻陷天京是在1864年,故D项错误。
2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据材料该企业由初期的服务于官府到后期吸纳大量民间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发挥了与洋人争利的作用可知,这符合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排除。
2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列强从中国掠夺原料,故A项错误;②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开辟,故B项错误;③的现象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其原因是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故C项正确;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故D项错误。
2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据图示可得出1895年后商办企业迅速超过了官办企业,这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故A项正确;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5年不符,故B项错误;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抵制日货”爱国运动发生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2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故A项错误;B项“****”一词说法太****,故排除;回忆录和历史档案都是由人所写,含有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故C项正确;回忆录和历史档案都有一定价值,无法判断谁高谁低,故D项错误。
2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图片文字“朝鲜事件:运送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被击沉”可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故B项正确;A项“****丧失”说法错误,故排除;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速发展发生在1898年,故C项错误;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依据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
2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而不是在北京,故A项错误;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故B项正确;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而不是在上海,故C项错误;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而不是在广州,故D项错误。
3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材料“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可知,肯定了袁世凯为推翻清王朝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袁世凯的统治得到了国民的支持,故D项正确;革命的首义是武昌起义,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肯定的是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的是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革命党的作用几乎未提,不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
3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革命既包括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又包括内容上的反封建,《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代表作品,故A项正确;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颁布都是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没有层级关系,故B项错误;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是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没有层级关系,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政治变革,二者没有层级关系,故D项错误。
3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曾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并未实现近代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体现了从对传统体制的改良到民族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