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五步教学设计模式(高二)
教学案: 主备人:周海洋
必修三
5.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及其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能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能够说出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理解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预习导学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条件困难,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1)确立发展方针: 。
(2)成立科研机构: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建设科研队伍: 成为****科技领域和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政府大力培养 。
(4)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成立 ,编制出《 》,本着“ ”的方针,重点发展****科技。
3.重大成就
(1)国防科技: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 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 。
(3)农业: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 ”的籼型杂交水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使科技事业受挫,邓小平提出“ ,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3)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 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中国实施“ ”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 ”、“ ”
2.成就
(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 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技术的国家之一。
(3)运载火箭研究方面:①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进行“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②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 ”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4)信息技术领域: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 “ ”巨型 计算机系统。②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 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 任务和 工作框架序列图。
3.影响: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问题****,知识探究
问题1:科技落后的历史背景?
合作探究一:中国科研的起步的表现有哪些?
练习内化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问题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主要科技成就及意义?
问题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练习内化2: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合作探究二:仔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大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四 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级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的哪一方面的成就?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四、目标检测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中国政府的重视
C.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有利的国际环境
2.20世纪中期,我国的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用于军事,主要原因是( )
A.军事科技最容易获得突破 B.国家最愿意在军事方面投资
C.其他国家也是把高新科技最先用于军事 D.当时随时都面临战争的威胁
3.“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 )
A.吴阶平 B.邓嫁先 C袁.隆平 D.李四光
4.下列科技成就,哪些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
①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③东方号1号发射成功 ④ 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D.物质贡献决定精神贡献
五、配餐作业
基础题
1.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
2.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人
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3.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③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4.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 )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巩固题
1.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3.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4、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1)据以上材料,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2)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高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年 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
453 |
96%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概括1001—15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
(2)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方针。
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
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国家新闻周刊》2011年10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探究式五步教学,有意识地对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探索。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引导各层次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应用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心里仅仅知道了理学当中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观点,但这还远远不够,课后还需要及时的做巩固练习,才能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