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分)[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某学习小组学习了亚铁盐的性质后,欲探究Fe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反应。已知:Fe(OH)2和FeCO3均为白色沉淀,不存在Fe(HCO3)2。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试剂 操作及现象 试管(Ⅰ) 试管(Ⅱ) 实验a 1.0 mol·L-1 FeSO4溶液24 mL 1.0 mol· L-1 Na2CO3溶液24 mL 倾倒完后,迅速用橡胶塞塞紧试管(Ⅰ)的口部,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过程中无气泡产生,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放置1.5~2 h后,白色絮状沉淀转化为白色颗粒状沉淀 实验b 1.0 mol·L-1 FeSO4溶液10 mL 1.0 mol· L-1 NaHCO3溶液20 mL 倾倒完后,迅速产生白色颗粒状沉淀和大量气泡。振荡,经2~4 min后液面上方试管内壁粘附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成红褐色 (1)甲同学认为实验a中白色颗粒状沉淀是FeC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颗粒状沉淀,加入________,发现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推测实验a的白色颗粒状沉淀中还可能含有Fe(OH)2,他将实验a中两种溶液体积均改成15 mL后再进行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能证明Fe(OH)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b中白色颗粒状沉淀的主要成分也为FeCO3,写出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b中液面上方试管内壁附着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成红褐色,主要原因是潮湿的FeCO3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反思,实验a中含有Fe(OH)2,实验b中几乎不含有Fe(OH)2,对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案:(1)能保证氨水顺利地滴入三颈烧瓶中
(2)防止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2+被氧化 水浴加热
(3)Fe2++2Fe3++8NH3·H2O===Fe3O4+8NH4+4H2O
(4)能快速得到干燥的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 将得到的固体分散在水中,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D
(5)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成淡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m×100%
解析:本题考查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的实验制备及产品中Fe3O4的含量测定。(1)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使液体物质的液面上下气体压强一致,液体能顺利滴下。(2)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通入N2可以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防止三颈烧瓶内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2+被氧化;由于反应温度控制在50 ℃,所以采用的加热方法可以为水浴加热。(3)在有N2保护和剧烈搅拌条件下,向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氨水,可得到黑色的Fe3O4,同时产生NH4Cl,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制备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Fe3++8NH3·H2O===Fe3O4+8NH4+4H2O。(4)充分反应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通过离心分离,然后水洗,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由于无水乙醇容易挥发,所以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快速得到干燥的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平均直径为25 nm,溶于水可形成胶体,为了验证得到的固体是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可将其分散在水中,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为了检验超顺磁性粒子中含有+2价的铁元素,可先用盐酸溶解,再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说明含有+2价的铁元素。(5)Fe3O4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离子中含有Fe2+、Fe3+,而Fe(OH)3与稀硫酸反应只产生Fe3+,所以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时,当Fe2+反应****,再滴入KMnO4溶液,溶液变为淡红色,故滴定终点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成淡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根据Fe3O4+8H+===Fe2++2Fe3++4H2O,MnO4+5Fe2++8H+===Mn2++5Fe3++4H2O,可得关系式:5Fe3O4~5Fe2+~MnO4,n(KMnO4)=c mol·L-1×V×10-3 L=cV×10-3 mol,则n(Fe3O4)=5n(KMnO4)×20 mL=25cV×10-3 mol,故m g试样的纯度w=m g×100%=m×100%。
17.答案:(1)①+3 盐 ②ZnFe2O4、CO2 4mol
(2)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Zn2+、Fe3+、Fe2+、Cu2+
(3)H2O2+2Fe2++2H+===2Fe3++2H2O 调节溶液的pH,促进Fe3+水解
解析:①ZnFe2O4中Zn为+2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推知Fe的化合价是+3。从物质分类角度来说,ZnFe2O4属于盐。②该反应中Fe元素由+2价升为+3价,C元素一部分由+3价升为+4价、一部分降为+2价,故氧化产物是ZnFe2O4、CO2。每生成1 mol ZnFe2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2)酸浸时,为了提高酸浸效率,还可以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温度、搅拌等。酸浸时,锌焙砂中ZnO、ZnFe2O4转化成Zn2+、Fe3+,CuO、FeO转化成Cu2+、Fe2+。(3)净化Ⅰ中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试剂X的作用是调节pH,促进Fe3+的水解,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18.答案:(1)把烧渣粉碎、适当提高硫酸的浓度等
(2)过滤
(3)SiO2 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
(4)热水浴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解析:(1)“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把烧渣粉碎、适当提高硫酸的浓度。(2)结合操作1后面出现滤渣和溶液X,可推出该操作为过滤。(3)烧渣的成分中含有SiO2,该物质不能与硫酸反应,因此滤渣中含有SiO2;滤渣中的S来自于烧渣中FeS与O2、H2SO4反应。(4)过程中温度要保持在70~80 ℃,所以采取的加热方式为热水浴。(5)从溶液Y得到绿矾固体的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19.答案:(1)b
(2)取少量熔渣装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熔渣中含有FeO
(3)32 (4)a% 偏高
解析:(1)气体X是SO2,SO2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需要防倒吸,可用b装置吸收。(2)根据熔渣的成分,检验熔渣中含有FeO的操作为取少量熔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熔渣中含有FeO。(3)由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知,混酸中H2SO4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时,NO3全部转化为NO,即混酸中H2SO4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根据题给反应知n(Cu2+)=n(H2Y2-),故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a g×100%=a%。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滴定管内溶液浓度变小,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0.答案:(1)Fe2++CO3===FeCO3↓ 稀硫酸(或稀盐酸等其他合理答案)
(2)放置在空气中,沉淀颜色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3)Fe2++2HCO3===FeCO3↓+CO2↑+H2O
(4)4FeCO3+O2+6H2O===4Fe(OH)3+4CO2
(5)混合以后,虽然实验b中c(NaHCO3)比实验a中c(Na2CO3)大,但Na2CO3溶液的碱性(或水解程度)比NaHCO3溶液的强
解析:(1)实验a中生成白色沉淀FeCO3,发生Fe2+、CO3之间的沉淀反应。证明白色沉淀为FeCO3,可以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2)Fe(OH)2白色沉淀不稳定,在空气中放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3)NaHCO3溶液中HCO3存在电离平衡:HCO3H++CO3,Fe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Fe2+与CO3结合为FeCO3沉淀,溶液中c(CO3)减小,HCO3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H+与HCO3反应生成H2O、CO2,故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2HCO3===FeCO3↓+CO2↑+H2O。(4)潮湿的FeCO3被氧气氧化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配平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6H2O===4Fe(OH)3+4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