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历史辅导
艺术生文化课补习名校-远飞学校-跟踪检测评估 六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20-11-16

跟踪检测评估6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讲述明代内阁制度时说:“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意见,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又称‘票拟’……待皇帝自己看过。拿这条子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据此可知,明代(  )
A.皇帝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内阁制度利于皇权专制加强
C.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解析:“章奏”先由内阁大学士审核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即“票拟”,最终通过皇帝的“批红”成为正式的谕旨,体现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行使职权,故选B项;“官员唯命是从”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内阁制度是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职责的健全,排除C项;“政治体制僵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2.[2020·云南模拟]1376年,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了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一年后,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
A.明太祖****模仿元朝的政治制度
B.明初基于政务繁忙而设立了内阁
C.明太祖废相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明初政制构建有取法唐宋的特点
解析: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可知明太祖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分地方之权、中书之权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二府三司制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央机构和地方分权制衡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中央实行一省制的政治制度区别明显,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内阁设置于明成祖时,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丞相制废除于1380年,排除C项。
答案:D
3.[2020·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知,军机处(  )


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
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解析:材料表明乾隆时期的军机处,职责几乎无事不包,承担的职权超过了内阁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故选C项;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排除A项;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军机处承担的职权超过了内阁,没有体现全面取代内阁职能,排除D项。
答案:C
4.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虽然发生自然灾害,但民间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崇拜对农业的重视,是自然经济下对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理想与诉求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20·河北邯郸模拟]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丝织业处于********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解析:地域性商人是指“商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而非“商帮”,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而非对外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其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由材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可知江南地区依靠纺织业生活,农业生产不再受重视,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20·云南昆明高三调研]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  )
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
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
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
解析:《鱼鳞图册》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古代的比较,无法得出“开创了”的结论,故B项错误;《鱼鳞图册》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进而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而非提高土地商品化程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20·广西百校高三联考]据清代《苏州织造局志》记载:“顺治三年,奉旨遣工部侍郎陈有明、满洲官尚志等织造苏、杭。(陈)有明管总织局,(尚)志管织染局”。总织局有机房196间,铺机450张,绣缎房5间,染作房5间。由此可见,当时(  )
A.丝织品产地与出口地一致
B.手工纺织生产区域扩大
C.丝绸纺织技术进步明显
D.江南地区丝织业繁荣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代官营纺织业发达,而未涉及到丝织品出口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代手工纺织生产区域集中在苏杭地区,生产区域并未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丝织技术的进步,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朝苏杭地区官营纺织业发达,说明苏杭地区丝织业繁荣,故D项正确。
答案:D
8.《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
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解析:由“以一人当三人矣……一人可当四人……两人可当八人”可知,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故选C项;A项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具的改进,而不是纺织原料多样化,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C
9.[2020·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日升昌票号(  )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
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
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体现了晋商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故选D项;日升昌票号属于传统金融业,非近代金融业,排除A项;日升昌票号属于传统金融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排除B项;日升昌票号依然属于传统商业汇兑模式,排除C项。
答案:D
10.[2020·广东茂名模拟]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看不出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排除D项。
答案:C
11.[2020·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是政府在履行正常的有关商业管理的经济职能,与法律的野蛮没有任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从正面涉及钱庄、票号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所体现的是对商业的扶植和规范而非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可知,这是政府在通过法律手段来重视和规范正常的商业行为,故D项正确。
答案:D
12.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解析:“海禁”是指禁止民间出海,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与“海禁”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无法得出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二,从农作物品种的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美洲农作物的引入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第(2)问应依据明清时期农作物的种植状况,说明农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每点2分,共10分)
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9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

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解析:首先提炼结论,注意题目要求是两条,根据表格可从货币的材质、形制、名称等方面来提炼结论,如古代中国的货币材质经历了由一般金属到纸币再到贵金属的演变,形制上由不规则到统一为圆形方孔,命名上由以重量单位命名到以年号命名,等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并依据材料进行说明、分析演变的原因。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2分)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10分)
结论二:古代货币形制经历了由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2分)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制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制;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制,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10分)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