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检测评估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五四运动期间,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问题与主义之争最为突出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五四运动期间,有人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中国今后也会走上俄国革命的道路,这说明当时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故选C项。
答案:C
2.[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模拟]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
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
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
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解析:天津各界纷纷成立救国十人团、学生和天津总商会抵制日货,这说明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北京学生运动而非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天津斗争,排除A项;参加斗争的有天津各界的救国十人团、学生和天津总商会,这不能说明天津斗争以学生为主体,排除B项;北京和上海是五四运动的两个中心,排除C项。
答案:D
3.[2020·江西南昌模拟]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 )
A.发动了人民群众 B.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C.发展了民主革命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解析:根据材料“是一个时代的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点,故选C项;“发动了人民群众”与材料“中国知识精英”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前就有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B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答案:C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这体现了( )
A.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
B.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D.五四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说明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工作成效明显,据所学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相结合可知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故选B项;材料强调工人组织的扩大,并未说明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D项。
答案:B
5.[2020·山西百日冲刺考试]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解析:工人、农民由共产党领导,同时中共还主张联合一切革命党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这说明中共已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力量所在,这是中国的实际,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6.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者,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
A.注重国共合作中中共的独立性问题
B.关注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
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
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
解析:据材料“1923年”“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者,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在国共两党即将合作之际,中国共产党意在告诫本党党员要坚持立场和原则,反映出其注重国共合作中中共的独立性问题,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排除B项;C、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答案:A
7.如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可知农民放鞭炮庆祝革命,国民革命有群众基础,深入发展,故选C项;国民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在城市,未转移到农村,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革命主力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排除B项;美国漫画家的个人态度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8.[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阅读黄埔军校课程设置表:
课目名称 |
科目名称 |
合计 | |
军事学 |
战术性、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
9 | |
军事训练 |
教练科目 |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技术 |
9 |
演习科目 |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 ||
政治党务 |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
13 |
A.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解析:由“工农兵苏维埃”到“工农共和国”再到“人民共和国”最后到“中华民主共和国”,说明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依据中国国情的变化提出不同的建国口号,反映了中共建国思想的成熟,故选D项;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排除A项;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一直没有变,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
答案:D
11.[2020·四川宜宾模拟]自1930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先后把60%的党务人才、城市工人骨干派遣到各个苏区。派往各苏区去负责的主要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干部和留苏学生。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以工人运动带动苏区的革命
B.依然坚持国民革命运动的路线
C.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D.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达成共识
解析:中共中央把大部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派往苏区工作,说明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的重视,故选C项;工人运动的中心在城市,中共中央把大部分人才派往苏区,说明工作重点已经由城市转向农村,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经过“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已经失败,国共合作也已经破裂,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排除B项;达成共识的说法太****,一直到1933年,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仍有不同意见,排除D项。
答案:C
12.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以上叙述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
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
解析:从材料中“《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挥,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红军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在红军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可知材料场景是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红军没有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据“巴黎和会前后”及有关中国的相关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综合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北伐战争的影响分析。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国际政治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15分)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
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0分)
14.[2020·四川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4年6月 |
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
1894年11月 |
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 |
1905年8月 |
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 |
1905年起 |
先后组织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但均遭失败 |
1912年初 |
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 |
1912年4月 |
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2年9月 |
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 |
1913~1915年 |
连续发起了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
1917~1918年 |
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
1920年 |
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 |
1924年1月 |
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1924年11月 |
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 |
1925年 |
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表中提供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
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要素——提炼启示、结合史实说明。启示:据设问中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和表格中探索中的孙中山先生或“均遭失败”、或“未实施”、或“辞职”、最后“病逝于北京”并联系当时中国社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说明:扣住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并牢牢把握住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围绕近代中国由于不是独立地位,深受列强凌辱、压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抗争是壮烈的,但未实现民族复兴,直到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才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答案:示例: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2分)
说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家依然积贫积弱。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