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历史辅导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发布人:王芳婷 时间:2014-12-18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主要类别、形态;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耕作方式

的演进与

影响

生产工具、

技术的

进步

2.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土地制度

1主要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及影响

[新史观解读] 小农经济

史观

结论

文明史观

农业文明是在基础稳定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下取得的

唯物史观

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的影响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必修1)

思想: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产生,如墨家。(必修3)

一、耕作方式演变

史料一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

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史料二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

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解读 以上文献及考古史料从两个方面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并

逐步推广。

史料三 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

解读 以上史料分别为三国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反映了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

史论1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农具的变化

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

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特点)

史论2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史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史料二 再现商鞅变法举措的砖画

史料三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汉书·武帝本纪》

解读 史料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土地所有权归周王,本质上是****规模的周王私有,但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了土地私有制,但在西汉时就已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并引起统治阶层的关注。

史论1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

(1)演变: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历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要问题。

(2)规律: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 , 必然结果。

(3)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

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史论2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3)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

(5)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1(2013·新课标全国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解析 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2(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表述错误。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该地,排除D项。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

3(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 B

解析 图表反映了从汉至唐安徽省境内的水利兴修,除隋朝存在时间较短,水利兴修较少外,水利兴修总体呈发展趋势,而水利兴修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体现。

4.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 A

解析 牛乃耕农之本”“国家之为强弱等信息可知,牛耕是农业的根本,决定了国家富强与衰弱,故答案为A项。

5 20137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区连续遭遇百年罕见特大泥石流灾害。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43 800年间,中原地区每3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4个月就有一次特大旱灾。这些现象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

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

D.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

答案 C

解析 水排是汉代冶铁鼓风设备,并不是灌溉工具,故选C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已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

错误。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

战争。

2牛耕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

错误。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

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灌溉的工具。

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4春秋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以私田所有权也归国王所有。

错误。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由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

的私有。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