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4年保定远飞学校高考复读班艺术类文化补习班火热报名中...
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课堂 > 历史辅导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
发布人:王芳婷 时间:2014-12-22

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

1.基本类型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2)冶铸业

(3)制陶业

(4)制瓷业

[归纳提升]

史料一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国语·晋语》

解读 史料反映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手工业官营制度,并且各行业分工细密。

史料二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

解读 史料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员众多、耗费颇巨、政府财政负担较重。

史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

解读 史料表明中国手工业产品技艺先进、外销海外,丝绸还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

史料四 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管子·小匡》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民窑不过20……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必修岳麓版教材

解读 史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民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史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2)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很大比重,私营手工业受到限制,但明清时期在一些行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4)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明代中后期城市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古代手工业发展中的新现象。

[总结与提升]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1(2013·四川高考)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解析 A项说明的是汉代纺织业的发展;B项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C项甲骨文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项《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选择C项。

2(2013·福建高考)《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频繁更换工种 ****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排除。据教作者传家技可知职业是世袭的,可排除,故答案为B项。

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项正确。

4 2013716-人民网:5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规模****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 C

解析 活字印刷出现于宋元时期,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

5(2010·新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作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尽逐绫绸之利”“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信息,再结合教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分析作答。

非选择题得高分的诀窍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

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

(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

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4)五个步骤:读(审题)(关键信息)(嫁接相关知识)(转换材料信息和知

)(组织答案)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面向市场。

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

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

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3.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

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

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5.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

对外的销量更大。

训练4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古籍文献中关于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答案 C

解析 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三项均带有主观色彩。

2.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耕作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答案 C

解析 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故选C项。

3.《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答案 D

解析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土地买卖即土地转让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因此,D项表述错误。

4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土地兼并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应是均田制。

520132014年分别是蛇年、马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

 

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

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

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应联想到十二生肖多以常见的动物、家畜为原型,是农耕文明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反映,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从内涵上也从属于农耕文明,故选B

6(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

7.中国经济网2013726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材料信息不能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未能突破

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

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

答案 D

解析 直至近代初期西方向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之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多居于出超地位,故选D

8.如果你从2013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 150多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

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买到越窑的青瓷 从事瓷器出口工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唐代的商业区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需在专门的区域贸易,故说法不****。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10.在吐鲁番有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

A.立井水车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答案 D

解析 吐鲁番”“关中地区及对竖井的描述,得出应是井渠。

11(2014·巴中模拟)下图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

A.唐代在西北****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答案 B

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而在甘肃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故选B项。

12.在中国人口发展****,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两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

13.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

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解析 (1)问,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古代农业技术的提高一般从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品种的改良等方面归纳。第(2)问,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回答。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答案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

(3)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割裂农工商业的联系,阻碍农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咨询处:保定市竞秀区七一中路1317号     咨询电话:0312-4442550

崔老师:15350617957(同微信)    高老师:19213065640(同微信)

陈老师:13833233159(同微信)    祖老师:19213027557(同微信)

ICP备案号:冀ICP备17032056号-1